2025 夏日与高考与我

今天已经是 8 月 7 日。高考后的暑假,比我想象中度过得要快。

回学校领毕业照和档案,一草一木似乎还是那么亲切,只是没看见那些更亲切的人。

凭我这孱弱的记忆力,高中的经历也会很快成为感性的、抽象的情绪记忆,而非理性的、具象的事件记忆……或许也并非坏事。

高考这两个字确实因为其结束而降格为意识中的符号了,但这不意味着其重量的流逝。反而潜意识中的重视让它在梦里出现,以不愉快的形式。

谈谈 2025 年的那个 6 月 7 号、6 月 8 号和 6 月 9 号吧。

那是三天苦中作乐的日子:

精神压力导致的恶心和胃部不适在不时发生着,熟悉而温暖的中成胃药并起不到安慰剂的作用。之所以归结为精神压力原因,是因为胃镜告诉我胃本身问题不大,这份不适又确实在高考之后迅速缓解。于是我在考试时多了份工作:对抗突如其来的呕吐欲、用方巾阻挡恶心所致咳嗽的飞沫。

但我仍把这场考试称之为乐,因为精神压力只存在于潜意识中,我并没有把考试认作为一件困难而有障碍的事,我也并没有太大的发挥失常。只是很中规中矩的一次考试——就像高三考过的 20 次模拟考一样。

我在考试后既痛骂试卷出得诡异,又感谢这份确定的不稳定发生在我面前,因为我期待一场不平凡的高考。

我没有在我喜欢的数学上取得太大优势,但反思后我觉得这很正常。我考前太过不屑于限时思考数学题了,我喜欢上了单纯解出题目的感觉。偏偏这次的试卷要拿到高分的思考量,超出我的限时训练负荷。

我没有把英语考出该有的水平,我更讨厌提起这件事。我错了三道阅读,每道都有些一念之差的感觉。我相信自己把文章读得很懂。但我到了高考时竟然还是无法稳定读懂题目考点,即使模拟考中往往能读懂。

语文也错了三道选择题,语用占两道。这是在 20 次模拟考中从未有过的。但我反倒不是很在意这个,因为语文题让我答得顺心,考前心心念念的背诵默写也都写对了。

写到这里,剩下的三科也没什么必要一一回忆了:它们都没有很差,但都差了一点。

其实我把五月过得太过死气沉沉,没有那种迎接挑战的心气,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。也许是累了,也许是无法忍受重复的生活了,于是把生活过得更加重复。

高考后参加两个学校的综评,我很开心,因为它们让我有一种久违的被认可的感觉。

我没有去复旦的强基,我知道我考不上。

南科大的综评很中规中矩,笔试面试都比较无聊。面试基本在描述高中的经历而非输出观点,这还相对容易一些。 倒是最后反向询问的环节,问了面试老师学校人文氛围会不会不好,老师解释了好几分钟,有点替学校证明自己的意味,还挺好玩。

港中深的综评非常有趣,差点导致了我激情填报它:让我写得酣畅淋漓的中英文写作、让我走出舒适区的无小组英文辩论、戳中我审美的校区建筑风格…… 尤其是校园随处可见的“走路不看手机”标语真真切切地提醒到了我,我喜欢这样可爱的人文关怀。我最后的综评排名是物理类第 19 名,这某种程度上让我觉得 我适合这所学校。

然最后反复思虑,还是在中流 985、港中深、南科大中选择了南科大。具体原因倒也难以具象化,不过我总觉得思虑后的感性才是对我来说做大决定的最好方式。

这个夏日,我过得很愉快。我相对来说很早就知道了我会被什么大学录取。我和我喜欢的人一起待了很多地方。福州、厦门、漳州、兰州、西宁、张掖…… 时间规划几乎自由、预算并不吃紧的旅行真是让人心旷神怡。

这 18 年来,尤其是高中三年,我已然走过了中国的不少地方。我很开心,我的世界从不因局部压力而变得狭窄。

地图的可交互版本在 这里

大概写这么多吧。很期待接下来的大学生活!我要学会很多东西,弄清楚未来自己真正想干什么,这感觉不太简单,但确很有必要。

祝自己万事顺遂。

Joy © 2023 Powered by Jekyll and Theme by solid

今日诗词API Valine 评论管理 Github